风水到底是不是迷信?

添加日期:2025-01-03阅读次数:516
 
        风水到底是什么?作为中国玄学的一部分,风水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,至今都有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《人与环境》的课程,课程中的一部分叫环境与风水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,去客观分析古代风水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,将其中有内涵的部分展现给大家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对于风水学的评价,比较客观的说法应该是,在科学思维尚未形成的古代,风水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另一种方式。

一、风水学的起源,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?
        提到风水学,许多人都感觉它很玄妙,你说它很有用,但现实生活中还真感觉不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 比如说古人要建陵墓的时候,都喜欢找风水师给自己定个好位置,而风水师都会说这个位置会如何兴旺子孙。

        但现实情况是,历代王朝的皇陵位置个个好的不行,但该亡的时候还是得亡,而且后世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会把亡国原因归咎到风水不好上面。

        但要说它没有用,它的许多理论知识却总是能和现代的地理、建筑等学问扯上关系,而且历经千年而不衰,直到现代都深受许多人的追捧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风水学作为一种古代留存下来的智慧,到底有没有用才会一直备受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算是道教文化的一种延伸,许多知识都源于《周易》的指导思想,因此它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阴阳五行、太极八卦能扯上边。

        而最早将风水作为一种自然知识来命名的,是晋代的《葬书》,里面提到一句话:“气,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;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

        因此可以判断,风水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,应该是出现在晋代。

        古代需要用到风水知识的地方有很多,尤其是建筑方面,比如都城、住宅、墓地等建筑物的构造和选址。建设者往往会先找人帮忙测算,然后再思考如何构造。

二、风水学的力量,与现代科学有哪些关系?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就是利用自然规律调动自然能量,帮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,它其实也算是一种能量学。

        现代科学的各种科目,无论是生物、物理还是化学,说到底都是对自然能量的利用和开发,而风水学研究的自然能量则是气。
 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将气分为元气和煞气两种,所有与风水学有关的书籍和研究,都是围绕这两气构建的。

        元气又叫生气,它在风水学中有很多种分类,比如山气、水气、地气、云气等,都属于元气的一种,元气在风水学中既是一种能量学的称呼,同时也是一种能量计算单位。

        许多风水学的书都有过对元气的描述,比如《管子校正·心术上》就对元气是这样形容的: 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充盈天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 意思就是元气是一种如空气一般,看不到但又真实存在的物体,存在于天地之间,甚至《葬书》还把元气形容为万物生灵形成的起源。

        至于煞气一般是指充斥于六合时空的阴阳之气,一是凝降于地中的生气,这是《风水趣谈》中完颜绍元对煞气的形容。

        严格来说煞气也是根据阴阳规律发展而来的,同样需要遵循五行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 至于煞气与元气的的关系,就相当于起点与终点的关系,《葬书》中对两者就是这么描写的: “噫而为风,升而为云,奋而为雷,降而为雨。”

        故尔,生气来源于阴阳之气,最终统归于阴阳之气,由此可见煞气和元气并非像世人所想,是单纯的对立关系,而是气随自然规律运动而变化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 表面上看风水学许多内容,与现代科学是相违背的,但其实它是一门多类型学科综合在一起的自然科学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风水学最开始的作用,是为了给人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,因此,自然环境对人类到底会有哪种影响,就成了当时人要考虑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 而风水学中蕴藏的环境学知识,便替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,虽然因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,不如现代人这么深入,但许多知识理论,还是能够值得现代人去借鉴的。

        比方说在现代购买和建造房屋时,首先考虑的是水源质量,这在风水学中,水是元气形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处,并且风水对水源影响住地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。

        宋朝的风水大师黄妙应在《博山篇》中,就有一段关于水对住地影响的描述,他认为并非有水的地方就是好的住处,不同类型的水源对住处,甚至对人的影响都不同。《博山篇》称: “其色碧,气味甘,其气香,主上贵。”

        意思就是水源质量的好坏,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日后发展,与如今各国提倡保护水资源,倡导环保的出发点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不过要论风水学与哪一门的现代科学的重叠性最强,那应该是土木工程学。

        在城市规划中,古代人除了重视水源质量和流动方向,同时还要考察地势地貌的变化,因此古代人建设城市时,大多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,同时还会明确划分各种功能区域。

        在陕西的半坡遗址上,城市的布局就将居民区和墓葬区相对划开两处,这也是后来风水学对宅区进行阴宅和阳宅划分的来源。

        这种理论跟如今的城市规划中,陵墓地带大多远离人流量较多的地方,选择在靠山位置建造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    而如何给城市选择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,宋朝辜托长老所写的《入地眼》一书中,是这么认为: “凡入一局之中,未看山,先看水。水飞走即生气散,水融注则内气聚。”

        而这样的理论,在欧洲公元前14年出版的《建筑十书》的第八书中,在城市规划方面,也同样着重水流、水脉和水质的勘探。

       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,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,中外建筑师在这一点上的看法都是一致的。除了地理位置以外,方位选择也是风水学特别重视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 比如在房屋选择上,许多人都喜欢坐北朝南的地方,哪怕是对风水学一窍不通的人也都会这么选择。古代人认为这样的方位对人的影响最好,更能带来好的气运。

        先不论这种说法是否迷信,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,住宅选址这么选其实也是最好的,至少在中国没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 因为在地理学中,中国处于北半球,而且大部分国土还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,阳光照射是从南照向北方的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当房屋的正方位对着南边时,就能更好照到自己的房屋,不仅采光更容易,同时还能在寒冬时节,躲避北方吹来的冷空气。

        不过风水学也并非都是好东西,善用者可以有利身心健康,过度沉迷的话,只会让人徒耗金钱,于人无益。

        而风水学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的另一个原因,是因为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封建时代。

三、风水学的作用,到底是利民还是愚民?
        之所以学术界对风水是否是一门科学的争议这么大,很大程度上它里面还掺夹了许多鬼神之说。

        作为从封建时代留下来的产物,这本身是无法避免的事情,尽管它的许多理论,在如今倡导环保、主张保护生态来说有着一定的正面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 但不可否认,中国风水学中也确实存在许多过度迷信的思想,形成这种原因,则是因为中国文盲率长期居高造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,由于清末、民国的经济本质已经是封建的地主资本主义,所以对国民的现代教育并没有普及,文盲率占全国80%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 近代尚且如此,更遑论古代,风水学作为一门多种科学混合的综合性学说,为了在低文化水平的社会中普及,大量掺杂鬼神学说。

        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,鬼神学说更能让人文化低的人信服。 再加上古代的统治者都喜欢用鬼神之说,在民间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,这才导致风水学会有许多地方都充斥各种迷信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在古代能够做到上至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的儒家士族,下至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都深信不疑,这已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    现在社会更加包容、多元,今人剔除糟粕、保留精华,才是现代风水学继续发展的关键。通过对风水学进行科学的解读,让其走下神坛,更能让新时代的人接受风水学。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 
基本信息
来源 >
516人阅读

风水到底是不是迷信?

        风水到底是什么?作为中国玄学的一部分,风水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,至今都有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一门名为《人与环境》的课程,课程中的一部分叫环境与风水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,去客观分析古代风水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,将其中有内涵的部分展现给大家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,对于风水学的评价,比较客观的说法应该是,在科学思维尚未形成的古代,风水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另一种方式。

一、风水学的起源,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?
        提到风水学,许多人都感觉它很玄妙,你说它很有用,但现实生活中还真感觉不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 比如说古人要建陵墓的时候,都喜欢找风水师给自己定个好位置,而风水师都会说这个位置会如何兴旺子孙。

        但现实情况是,历代王朝的皇陵位置个个好的不行,但该亡的时候还是得亡,而且后世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会把亡国原因归咎到风水不好上面。

        但要说它没有用,它的许多理论知识却总是能和现代的地理、建筑等学问扯上关系,而且历经千年而不衰,直到现代都深受许多人的追捧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风水学作为一种古代留存下来的智慧,到底有没有用才会一直备受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算是道教文化的一种延伸,许多知识都源于《周易》的指导思想,因此它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阴阳五行、太极八卦能扯上边。

        而最早将风水作为一种自然知识来命名的,是晋代的《葬书》,里面提到一句话:“气,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;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

        因此可以判断,风水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,应该是出现在晋代。

        古代需要用到风水知识的地方有很多,尤其是建筑方面,比如都城、住宅、墓地等建筑物的构造和选址。建设者往往会先找人帮忙测算,然后再思考如何构造。

二、风水学的力量,与现代科学有哪些关系?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就是利用自然规律调动自然能量,帮助自己或者身边的人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,它其实也算是一种能量学。

        现代科学的各种科目,无论是生物、物理还是化学,说到底都是对自然能量的利用和开发,而风水学研究的自然能量则是气。
 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将气分为元气和煞气两种,所有与风水学有关的书籍和研究,都是围绕这两气构建的。

        元气又叫生气,它在风水学中有很多种分类,比如山气、水气、地气、云气等,都属于元气的一种,元气在风水学中既是一种能量学的称呼,同时也是一种能量计算单位。

        许多风水学的书都有过对元气的描述,比如《管子校正·心术上》就对元气是这样形容的: “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充盈天地。”

        意思就是元气是一种如空气一般,看不到但又真实存在的物体,存在于天地之间,甚至《葬书》还把元气形容为万物生灵形成的起源。

        至于煞气一般是指充斥于六合时空的阴阳之气,一是凝降于地中的生气,这是《风水趣谈》中完颜绍元对煞气的形容。

        严格来说煞气也是根据阴阳规律发展而来的,同样需要遵循五行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 至于煞气与元气的的关系,就相当于起点与终点的关系,《葬书》中对两者就是这么描写的: “噫而为风,升而为云,奋而为雷,降而为雨。”

        故尔,生气来源于阴阳之气,最终统归于阴阳之气,由此可见煞气和元气并非像世人所想,是单纯的对立关系,而是气随自然规律运动而变化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 表面上看风水学许多内容,与现代科学是相违背的,但其实它是一门多类型学科综合在一起的自然科学。

        首先风水学最开始的作用,是为了给人寻找更好的生活环境,因此,自然环境对人类到底会有哪种影响,就成了当时人要考虑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 而风水学中蕴藏的环境学知识,便替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,虽然因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,不如现代人这么深入,但许多知识理论,还是能够值得现代人去借鉴的。

        比方说在现代购买和建造房屋时,首先考虑的是水源质量,这在风水学中,水是元气形成的有异曲同工之处,并且风水对水源影响住地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。

        宋朝的风水大师黄妙应在《博山篇》中,就有一段关于水对住地影响的描述,他认为并非有水的地方就是好的住处,不同类型的水源对住处,甚至对人的影响都不同。《博山篇》称: “其色碧,气味甘,其气香,主上贵。”

        意思就是水源质量的好坏,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日后发展,与如今各国提倡保护水资源,倡导环保的出发点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不过要论风水学与哪一门的现代科学的重叠性最强,那应该是土木工程学。

        在城市规划中,古代人除了重视水源质量和流动方向,同时还要考察地势地貌的变化,因此古代人建设城市时,大多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,同时还会明确划分各种功能区域。

        在陕西的半坡遗址上,城市的布局就将居民区和墓葬区相对划开两处,这也是后来风水学对宅区进行阴宅和阳宅划分的来源。

        这种理论跟如今的城市规划中,陵墓地带大多远离人流量较多的地方,选择在靠山位置建造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        而如何给城市选择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,宋朝辜托长老所写的《入地眼》一书中,是这么认为: “凡入一局之中,未看山,先看水。水飞走即生气散,水融注则内气聚。”

        而这样的理论,在欧洲公元前14年出版的《建筑十书》的第八书中,在城市规划方面,也同样着重水流、水脉和水质的勘探。

       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,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,中外建筑师在这一点上的看法都是一致的。除了地理位置以外,方位选择也是风水学特别重视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 比如在房屋选择上,许多人都喜欢坐北朝南的地方,哪怕是对风水学一窍不通的人也都会这么选择。古代人认为这样的方位对人的影响最好,更能带来好的气运。

        先不论这种说法是否迷信,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,住宅选址这么选其实也是最好的,至少在中国没毛病。

        因为在地理学中,中国处于北半球,而且大部分国土还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,阳光照射是从南照向北方的。

        因此当房屋的正方位对着南边时,就能更好照到自己的房屋,不仅采光更容易,同时还能在寒冬时节,躲避北方吹来的冷空气。

        不过风水学也并非都是好东西,善用者可以有利身心健康,过度沉迷的话,只会让人徒耗金钱,于人无益。

        而风水学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的另一个原因,是因为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封建时代。

三、风水学的作用,到底是利民还是愚民?
        之所以学术界对风水是否是一门科学的争议这么大,很大程度上它里面还掺夹了许多鬼神之说。

        作为从封建时代留下来的产物,这本身是无法避免的事情,尽管它的许多理论,在如今倡导环保、主张保护生态来说有着一定的正面意义。

        但不可否认,中国风水学中也确实存在许多过度迷信的思想,形成这种原因,则是因为中国文盲率长期居高造成的。

       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,由于清末、民国的经济本质已经是封建的地主资本主义,所以对国民的现代教育并没有普及,文盲率占全国80%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 近代尚且如此,更遑论古代,风水学作为一门多种科学混合的综合性学说,为了在低文化水平的社会中普及,大量掺杂鬼神学说。

        在文化水平不高的时代,鬼神学说更能让人文化低的人信服。 再加上古代的统治者都喜欢用鬼神之说,在民间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,这才导致风水学会有许多地方都充斥各种迷信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 风水学在古代能够做到上至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的儒家士族,下至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都深信不疑,这已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    现在社会更加包容、多元,今人剔除糟粕、保留精华,才是现代风水学继续发展的关键。通过对风水学进行科学的解读,让其走下神坛,更能让新时代的人接受风水学。

长按识别二维码    请大师指点迷津

 
主 页   |    空 间   |    购 物   |    交 友   |    管 理